資訊如大海,要求證真偽的訊息五花八門。要研判資訊真假,除了可以事事Google之外,也可以嘗試Google的Fact Check Explorer

Google Fact Check Explorer

Fact Check Explorer是專門搜尋事實查核報告的搜尋器,搜尋功能與一般Google Search雷同,用家可以搜尋某個關鍵字,搜尋結果會顯示該關鍵字相應的事實查核摘要,包括列明查核的內容、發佈該報告的查核機構及查核評級等。用家亦可以利用搜尋運算子(Search Operator)「site:」將搜尋結果限定至某個特定發佈事實查核報告的機構,如在搜尋欄輸入「site:politifact.com」,結果只會顯示事實查核機構「Polifact」的報告。Fact Check Explorer搜尋欄下方設有「Recent fact checks」連結,按下連結可以找到世界各地最新的事實查核報告

圖1:Google Fact Check Explorer頁面截圖。

那麼在Fact Check Explorer搜尋所得的結果與一般Google Search的結果又有什麼分別呢?

以早前Factcheck Lab發佈的「普京彈琴」事實查核報告為例,有網傳訊息以類近的片段聲稱普京演奏中國歌曲,被指演奏的曲目卻多達五首。事實查核員在決定選材時,會搜尋此訊息過往曾否已被查證。

若然在Fact Check Explorer搜尋「Putin playing piano」,可以找到由《法新社》(AFP)發表的報告,確認曾有訊息錯誤聲稱普京彈奏中華民國國旗歌。

圖2:Fact Check Explorer搜尋「Putin playing piano」結果截圖。

若然在一般Google Search搜尋同樣關鍵字,搜尋結果則是大量普京彈琴片段及相關報導,但未能即時找到判斷當時所演奏曲目的資訊。

圖3:Google搜尋「Putin playing piano」結果截圖。

若然將關鍵字改為「Putin playing piano factcheck」,一般Google Search亦可以找到上述提及的《法新社》事實查核報告,搜尋結果同樣會顯示報告的摘要。

圖4:Google搜尋「Putin playing piano factcheck」結果截圖。

簡單而言,某程度上,Fact Check Explorer的搜尋結果會收窄範圍至事實查核報告層面,相對比起一般Google Search所獲得的資訊會較為集中。但要留意的是,無論是出現在一般Google Search抑或Fact Check Explorer的搜尋結果,均不代表Google認可相關報告的準確度。

Google搜尋運作原理

你可能會問:那為何Google那些文章會出現「事實查核」的標記?

這時候要先理解Google搜尋的運作,Google會透過稱為「網絡檢索器」的自動化程式,從網絡上找到不同網頁,再分析網頁上的文字、圖片及影片檔案,將相關資料編入Google索引,當用家利用Google搜尋資訊時,系統會傳回與查詢內容相關的資訊。

早期的Google搜尋結果只顯示網址、標題及摘要,後來逐步推出「複合式搜尋結果」(Rich Result),幫助用戶更容易找到問題的相關答案,較常見的的複合式搜尋結果包括導覽標記(可以顯示該網頁在整個網站中的位置)、常見問題(呈現網頁含有特定主題問答集)及輪轉介面(以連續清單或圖片庫的形式顯示來自單一網站的資訊卡)。

事實查核摘要是其中一項複合式搜尋結果。

如何在Google搜尋獲得「事實查核」標記?

現時網站可以自行網頁加入結構化資料(Structured Data),啟用複合式搜尋的功能,但Google並不保證一定會出現事實查核摘要。

根據Google搜尋中心的資料,Google演算法會透過程式判斷網頁是否符合「事實查核」複合式搜尋結果的使用資格,演算法考慮的條件眾多,當中包括:網站要依據《Google 新聞一般指南》中的規定,遵循可靠度、資訊公開、可讀性等標準,並確保網站沒有不實陳述或行為。部分條件與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訂明的守則相同,如報告要公開透明交代資料來源及查核方法。另外,屬於政治實體 (Political Entities)的網站(例如廣告活動、政黨或民選官員)則無法使用此項功能。

換言之,網頁在Google搜尋結果被列入「事實查核」有一定的門檻。Google的官方建議是,若然讀者對報告有任何疑慮,需要自行聯絡文章發佈者。

至於具體怎樣判斷事實查核報告是否可信?可以參考〈查核手記:事實查核的守則〉一文。

(原載於Factcheck Lab Patreon。)

訂閱支持 Factcheck Lab 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