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中國嫦娥六號於2024年5月3日成功發射,其後網上流傳帖文及影片宣稱中國航天局嫦娥八號總設計師裴照宇在直播期間表示「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
  • 有關說法源自《CCTV-13 新聞》直播節目中一段對答,在主持人提問中段,裴照宇說了一句「沒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那個那個…」,其後回答問題時未有再提及阿波羅盆地。
  • 裴照宇該句意思不明確,網傳帖文宣稱「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等說法與其言論不符。
  • 美國6次阿波羅任務登陸地點均於月球正面
  • 嫦娥六號登陸地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的阿波羅盆地,並非美國阿波羅任務的登陸地點。
  • 網傳說法曲解裴照宇言論,屬錯誤內容。
假如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請考慮付費支持。
你亦可付費訂閱,長期支持我們的事實查核工作。

背景

2024年5月3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根據計劃,嫦娥六號將於月球背面登陸並作探測、採集月表岩石及月壤樣本,再帶回地球。[1-3]嫦娥六號預計登陸地點為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東北部的阿波羅盆地(Apollo basin,又稱阿波羅撞擊坑 Apollo crater)邊緣。[4,5]

5月9日,Facebook用戶「Vic Ng」在「香港新聞媒體不會報導的Y C暴行2.0」、「沉默之聲公開群組」、「蘋果惡行關注組」等多個群組發文或分享帖文,宣稱「前幾天,中國航天局的總指設計師裴照宇說了一句話:“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三則帖文共有75個表情反應、10個留言及兩次分享。[6-8]其帖文附上三張圖片及一條連結,點擊連結可見為今日頭條用戶「肚子空空空」的帖文,該帖文除使用簡體字外,文字內容及圖片均與「Vic Ng」帖文相同。[9-10]

Facebook用戶「Aubrey Phanthxngkam」亦於同日發佈類似帖文,同樣宣稱裴照宇表示「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附上三張相同圖片及「肚子空空空」的帖文連結。[11]用戶「Arthur Kao」的帖文宣稱斐照宇在電視直播中說︰「我們並未在 (美國)阿波羅號曾經涉足的那個盆地發現任何踪迹」[12],而「Denys Tse」的帖文則宣稱「在嫦娥六號環月軌道直播的過程中,總設計師不經意間透露,他們並未找到美國阿波羅號曾經登陸的那個盆地」。[13]三則帖文共有295個表情反應、37個留言及26次分享。

另外,X(前稱Twitter)用戶「必有重谢(麟鵔銘)」及微博用戶「摸鱼学教授美第奇」分別於5月8日及9日上載了一段與上述說法相關的影片。片中女聲說︰「我們知道嫦娥四號也是落在了南極的艾特肯盆地,然後這一次嫦娥六號也是,從大的範圍來講的話,也是南極—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實位置還是不一樣的」然後影片字幕顯示為「裴總」的男子說︰「沒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那個那個…」。兩段影片分別有1.5萬次及106萬次觀看。

影片畫面與上述帖文其中一張附圖相同,同樣可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 新聞」的標誌和藍底白字「飞行时 2569.768」等(見圖7、圖8與圖4)。[14,15]

該微博帖文下有另一用戶「反智愚昧黑歌会」註明原帖文內容不實。X的影片則有抖音水印,並註明「抖音号︰344049177」。在抖音搜尋此串數字,可找到用戶「弥罗七公子」曾於5月7日發佈相同影片。[16]

YouTube頻道「新潮民」於2024年5月13日直播,影片題為〈直播 嫦娥六號 沒發現美國登月痕跡 ! 55年前美國登月 再被質疑 / 新潮民 @SCM1.0 〉。影片中主持人「格仔」宣稱阿波羅盆地「以當年阿波羅太空船首次着陸嘅時間命名」,並指裴照宇接受訪問提及阿波羅盆地時,表示「沒有發現」後欲言又止,令內地網絡界再次質疑美國登月。該段影片觀看次數超過8萬6千次,獲得逾1萬個「讚好」及305個留言。[17]

「新潮民」亦於其Facebook專頁上載影片,獲得380個表情反應、29個留言、54次分享及5,173次播放。[18]

查證

對話出自央視直播節目

在Google搜尋「CCTV 13  嫦娥六號發射」,可找到中央電視台網站上的「嫦娥六號發射特別節目」頁面,其中「節目列表」下有一項「《嫦娥揽月 嫦娥六号发射》 20240503」。[19]點擊前往頁面為《CCTV-13 新聞》於2024年5月3日直播嫦娥六號發射的特別節目影片。[20]

節目主持人勞春燕於片中介紹兩位嘉賓,第一位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嫦娥八號總設計師裴照宇,另一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師熊天賜,影片可見勞春燕分別稱兩人為「裴總」及「熊哥」。[21,22]

透過對比片中畫面的「飛行時」,可發現影片第1小時40分開始(顯示「飛行時」約2550),勞春燕表示「請教一下裴總」,然後接下來是網傳影片中的對話。連同隨後的對話內容可見,勞春燕提問中段被裴照宇打斷,然後接續提問︰

勞春燕︰「我們知道嫦娥四號也是落在了南極的艾特肯盆地,然後這一次嫦娥六號也是,從大的範圍來講的話,也是南極—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實位置還是不一樣的——」

裴照宇︰「沒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那個那個…」

勞春燕︰「——從嫦娥六號的落區來看,它的着陸的難度是不是嫦娥四號更高?」

裴照宇回應指兩者難度相當,選擇新的着陸地點是為了獲得更具研究價值的樣本,未有回到阿波羅盆地的話題。[23]

由此可判斷網傳影片的對話出自《CCTV-13 新聞》直播嫦娥六號發射的特別節目,為主持人勞春燕與裴照宇的對話。

對話當中裴照宇表示「找不到阿波羅盆地的那個」一句並不完整,無法確定他想表達的意思,亦無提及「美國登月」或「美國阿波羅號」。

網傳帖文宣稱裴照宇說「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我們並未在阿波羅號曾經涉足的那個盆地發現任何踪迹」及「並未找到美國阿波羅號曾經登陸的那個盆地」等說法,與他於該段對話中的言論不符。

阿波羅盆地非美國登月位置

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及其自轉周期相同,所以從地球上只能觀看到月球的一面,稱為月球正面(英文使用 near side of the moon,即月球較近一面),另一面則為月球背面(far side of the moon,即月球較遠一面)。[24,25]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網站關於阿波羅任務(Apollo Missions)的介紹,由阿波羅11號(1969年)起至阿波羅17號(1972年)均為登陸月球,撇除登陸失敗但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的阿波羅13號,其餘6次任務均成功登陸。[26]

在Google搜尋「Apollo landing sites」可找到美國太空總署網站上的圖片標記6次阿波羅任務的登陸位置,圖片說明指出6次任務均於月球正面登陸。[27]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新聞稿則表明嫦娥六號於月球背面登陸。[28]2019年嫦娥四號登陸月球為首次有人類探測器抵達月球背面。[29]

而搜尋「阿波羅盆地」可見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網站提到「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的錢煜奇博士、Joseph MICHALSKI教授和趙國春教授以及他們的國際合作者,共同進行了對阿波羅盆地及其周圍火山活動的綜合研究,並且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發表論文」。[30]

有關新聞稿附上兩張圖片(圖15及16),第一張分別顯示月球正面(圖左)及背面(圖右),圖中月球正面標記了6次阿波羅任務、3次月球計劃(Luna programme,為蘇聯的月球探測計劃[31])和嫦娥五號的登陸地點,月球背面則僅標記了嫦娥六號的登陸地點。第二張圖片解說為「嫦娥六號登陸地點位於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的阿波羅盆地」,顯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和阿波羅盆地的地圖並標記嫦娥六號登陸地點。[32]

由此可見,阿波羅盆地位於月球背面,並非6次阿波羅任務的登陸地點。

另外,中國於2012年曾發佈透過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得的全月球影像圖,當時《人民日報》曾引述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嚴俊表示「我們甚至在全月圖中看到了阿波羅11號登月遺跡」。[33]

結論

中國嫦娥六號於2024年5月3日成功發射,其後網上流傳帖文及影片宣稱中國航天局嫦娥八號總設計師裴照宇在直播期間表示「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

有關說法源自《CCTV-13 新聞》直播節目中一段對答,當時主持人指出嫦娥四號及六號於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不同位置登陸,向裴照宇提問嫦娥六號登陸難度是否更高,提問中段裴說了一句「沒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那個那個…」,其後回答問題時未有提及阿波羅盆地。

裴照宇該句意思不明確,網傳帖文宣稱「找不到美國登月的盆地」等說法與其言論不符。

美國6次阿波羅任務登陸地點均於月球正面,而阿波羅盆地為嫦娥六號登陸地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因此並非阿波羅任務登陸地點。

網傳說法曲解裴照宇言論,屬錯誤內容。

資料來源

  1. 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国家航天局)
  2. 港研儀器蒐月壤「嫦六」升空擬月背採樣創先河(明報)
  3. 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海南發射升空(Now 新聞)
  4.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国家航天局),網頁註明「来源 : 中国航天报」。
  5. (HKU Press) 香港大學地質學家揭示了月球阿波羅盆地、嫦娥六號著陸點神秘而多樣化的火山活動(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
  6. Facebook用戶「Vic Ng」於群組「香港新聞媒體不會報導的Y C暴行2.0」帖文GhostArchive備份
  7. Facebook用戶「Vic Ng」於群組「沉默之聲公開群組」帖文GhostArchive備份
  8. Facebook用戶「Vic Ng」帖文GhostArchive備份,點擊「分享」可見該用戶把帖文分享至不同群組,包括「蘋果惡行關注組」「正義聯盟(盟友公開討論區)2.0」「保衛香港運動(公開群組) Defend Hong Kong Campaign」「香港行動 HKAT」「反黑金~反港獨關注組(討論區)」「香港漢奸活動觀察小組 3.0」
  9. 帖文附上的連結為「https://m.toutiao.com/is/i2UwdLMC/」
  10. 今日頭條用戶「肚子空空空」帖文
  11. Facebook用戶「Aubrey Phanthxngkam」帖文所附連結與「Vic Ng」不同,點擊後同樣連結至今日頭條用戶「肚子空空空」的帖文。
  12. Facebook用戶「Arthur Kao」帖文
  13. Facebook用戶「Denys Tse」帖文
  14. X用戶「必有重谢(麟鵔銘)」(@byuzhngxi999)帖文
  15. 微博用戶「摸鱼学教授美第奇」帖文
  16. 抖音用戶「弥罗七公子」影片,點擊該補充說明可連結至「反智愚昧黑歌会」帖文Archive.today備份網頁)。
  17. 直播 嫦娥六號 沒發現美國登月痕跡 ! 55年前美國登月 再被質疑 / 新潮民  @SCM1.0(YouTube/新潮民),見影片1分至2分33秒。
  18. Facebook專頁「新潮民」影片
  19. 嫦娥六号发射特别节目(CCTV节目官网)
  20. 《嫦娥揽月嫦娥六号发射》 20240503(CCTV节目官网)
  21. 見[18],影片第4分17秒,畫面顯示「主持人|劳春燕」,央視網上有其簡介
  22. 見[18],影片第11分58秒至12分36秒,另外影片第13分23秒及第13分56秒畫面分別顯示「国家航天局嫦娥八号总设计师 裴照宇」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 熊天赐」。
  23. 見[18],影片第1小時40分至1小時41分38秒。
  24. The reason we always see the same side of the Moon explained (BBC Sky at Night Magazine)
  25. 嫦娥四號發射:中國登月探測器將嘗試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BBC News 中文)
  26. NASA: Apollo Missions (NASA)
  27. Apollo Landing Sites (NASA Science),相關句子為「The six Apollo lunar landing sites are all relatively near the equator on the side of the Moon that faces the Earth.」。
  28. 見[1]
  29. 中國宣佈「嫦娥四號」著陸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訪月球背面(BBC News 中文)
  30. 見[5]
  31. Explore - Missions - Robotic sample return (European Space Agency),該頁面提到「The Soviet robotic programme launched three successful sample return missions (Luna 16, 20 and 24) between 1970 and 1976.」。
  32. HKU Geologists Reveal Mysterious and Diverse Volcanism in Lunar Apollo Basin, Chang'e-6 Landing Site (HKU Press)
  33. 【人民日报】中国发布最清晰全月图(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