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網絡流傳帖文及影片,宣稱醫學期刊《刺針》一篇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8個月有效率會跌至負數,並推論接種疫苗者免疫力下降。
- 該研究分析瑞典數據,惟有關訊息引用論文圖表時忽略推算數據的誤差範圍甚大,不足以作相關推論。
- 論文本身亦沒有「接種疫苗後8個月有效率會跌至負數」的結論,而且作者表明其論文並不支持有關說法。
- 網絡流傳的訊息屬錯誤內容。
背景
2022年8月1日,Facebook群組「抗苗大進擊-真相傳遞/疫苗副作用/shedding 感染分享區」出現一則帖文,帖文附上影片宣稱長者接種COVID-19疫苗後感染機率會增加80%,並引述一篇期刊上的評論文章支持其說法。[1]
影片來自美國《霍士新聞》(Fox News)著名電視節目《Tucker Carlson Tonight》,主持人卡臣(Tucker Carlson)曾宣揚誤導疫苗資訊。經搜尋發現,有其他Facebook帖文同樣引述相關研究及評論文章,宣稱疫苗有效率於接種超過7個月後跌至負數,並推論接種疫苗會傷害免疫力或無效,例如Facebook用戶「Suarong Su」於8月1日的帖文[2]以及專頁「港僑互助」於6月17日的帖文,兩則帖文合共有超過100次分享。[3]
透過影片顯示的日期「EST 07/25/2022」(見圖1)可發現,有關片段來自卡臣於2022年7月25日的節目。影片中他引用著名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 的研究,宣稱已接種疫苗、年齡與拜登(Joe Biden)接近的人感染風險比未接種者高出80%,隨後亦指疫苗「抑制免疫系統」。[4]
影片中他未有明確提到所引用的《刺針》研究,但提及另一篇文章的期刊名稱和作者名字「Kenji Yamamoto」(見圖4)。搜尋可發現該文章在2022年6月發表於《病毒學雜誌》(Virology Journal,惟卡臣的影片誤植為Journal of Virology,兩本為不同期刊)[5],文章作者資料顯示為日本岡村記念醫院心血管外科醫生山本賢二。[6,7]
山本賢二在這篇評論文章中引用了一項2月於《刺針》發表、檢視瑞典數據的研究,並宣稱該研究顯示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8個月後,免疫力會比未接種疫苗者低。
卡臣於7月21日的節目亦較明確引用該《刺針》研究,宣稱約80歲的人當中,已接種兩劑疫苗者在接種後180日的醫療事件(包括住院和死亡)比率為未接種疫苗者近兩倍,又指研究顯示接種後8個月有效率降至負數。[8](見圖5)
以上提及的Facebook用戶「Suarong Su」及專頁「港僑互助」帖文亦同樣引用該《刺針》研究的圖表,宣稱接種兩劑疫苗7至8個月後免疫力低於未接種者。曾多次曲解疫苗數據的網站「The Exposé」[9,10]及網站「GNews」亦分別於6月發表文章,引述山本賢二的文章作類似宣稱。[11,12]
以下查核宣稱《刺針》研究顯示「接種兩種疫苗7至8個月後免疫力會低於未接種者」的說法,至於指研究顯示「長者接種疫苗後感染機會高出8成」的宣稱,請參考另一篇查核報告。[13]
查證
《刺針》研究顯示疫苗保護隨時間下跌
多次被上述訊息引用的《刺針》研究來自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y)社區醫學和康復系(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的團隊,該研究透過分析瑞典的數據,推算COVID-19疫苗在接種首9個月內對降低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的有效率(effectiveness)。[14]
研究所用的數據中,有超過84萬人於2020年12月底至2021年10月初接種兩劑疫苗,而研究人員為這84萬人每人隨機配對一名同年出生、性別相同的未接種者作為對照組,對比接種後15至30日內、31至60日內、61至120日內、121至180日內、181至210日內及超過210日(至9個月內)兩組別的感染和嚴重個案(住院及死亡個案)比率。
研究使用以上資料推算的結果顯示,COVID-19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率會隨時間逐步下跌,整體而言會由接種第二劑疫苗後15至30天內的92%,降至61至120日內的82%,再降至超過210天的23%,而接種後越長時間,推算的誤差範圍越大。[15]疫苗的有效率及下降幅度亦受疫苗款式、年齡等因素影響。[16]預防COVID-19所引致的住院及死亡方面,整體而言疫苗的有效率由接種第二劑疫苗後120天內維持約90%,而超過120天後的數字則跌至64%。[17]
論文提到此觀察研究有一些限制,例如可能存在推算時未有量度干擾因素,包括追蹤較長時間的未接種者會有較大機會受選擇偏誤(selection bias)影響,另外分析時亦可能納入一些無症狀感染的個案。[18]
數據並未證明打針長時間後感染風險較高
從圖2、圖3及圖5可見,宣稱《刺針》研究顯示「接種兩種疫苗7至8個月後,免疫力會低於未接種者」的說法,理據主要來自研究論文的其中一個圖表︰[19]
研究人員使用統計模型推算疫苗有效率隨時間的變化,紅線代表有效率的變化,淺紅色陰影部分為推算的95%置信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從圖中可見接種時間越長,誤差範圍越大。根據論文表2,研究推算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率(不分疫苗種類和年齡),接種第二劑疫苗後超過210日的數字為23%,但誤差範圍在-2%至41%之間。[20]
《刺針》研究作者於論文總結部分表示,這項結果顯示COVID-19疫苗預防感染的效力會隨時間大幅減弱(substantial waning),而預防住院及死亡的效力維持得較好,在接種後4個月左右開始明顯減弱。研究顯示疫苗提供的保護會隨時間減退,但並未指接種者的免疫力會較未接種者差。[21]
最後,《刺針》研究的表2及表3把整體數據按疫苗種類、接種時間、性別、年齡、有否接受家政服務(需要協助購物、清潔及準備食物等服務,以長者為主)及有否共病症(comorbidities,已存在的病症)等分成多個組別,共有67組已接種及未接種疫苗的感染比率作對比。這67組當中,經調整推算的疫苗有效率數字僅得一組數字為負數,總共9組的誤差範圍包含負數,均為接種超過120天或以上的組別。整體而言,研究推算的數字無法用作推論「接種疫苗若干時間後感染風險較未接種者高」。[22]
研究作者表明論文不支持卡臣說法
事實查核機構FactCheck.org引述《刺針》研究主要作者諾斯壯(Peter Nordström)的電郵指出,該論文並不支持任何卡臣於7月21日節目中提到的說法(包括後者指「研究顯示疫苗有效率於8個月後降至負數」),因為這些說法並非統計上顯著(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他又表示任何統計上顯著的說法以及研究結論均已放在論文的摘要(summary)部分。[23]
搜尋諾斯壯的名字可發現,此研究於《刺針》發表前的論文預印本已引起類似失實訊息。當時有文章宣稱疫苗會引致「疫苗誘發後天免疫缺乏症」(“vaccine-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並引用諾斯壯的論文作為理據。然而《路透社》(Reuters)及《法新社》(AFP)的事實查核報告均引用多名專家表示此「病症」並無科學根據,諾斯壯亦於回應查詢時明言有關說法錯誤,其研究數據並未顯示疫苗會降低接種者免疫力。[24,25]
結論
《刺針》研究透過分析瑞典數據,推算接種疫苗後不同時段的疫苗有效率,研究結果顯示有效率會隨時間下跌。然而卡臣及山本賢二等人引用此研究中的圖表,便宣稱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8個月免疫力便會低於未接種疫苗者,忽略有關數據的推算誤差範圍,屬誤用數據。
卡臣亦引用《刺針》研究其中一組數據,指80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超過180日的感染比率比未接種者高出8成,忽略數據未按多項因素調整,而且推算的疫苗有效率誤差範圍甚大,無法推論疫苗「抑制免疫系統」。
網絡流傳的相關說法同樣選擇性使用數據、忽略研究限制,屬誤導內容。
資料來源
- Facebook用戶「Angela Wong」於群組「抗苗大進擊-真相傳遞/疫苗副作用/shedding 感染分享區」帖文
- Facebook用戶「Suarong Su」帖文,帖文中的「喵」指疫苗。
- Facebook專頁「港僑互助」帖文
- Tucker Carlson Tonight - Monday, July 25 (Fox News Video),見影片第12分13秒至第14分52秒,另可參考影片逐字稿(見文中「And then there's the effect of the COVID vaccines on the elderly, the population most at risk.」一句至「There are all kinds of horrible diseases you can get with a suppressed immune system.」)。
- Yamamoto K. Adverse effects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m. Virol J. 2022;19(1):100. Published 2022 Jun 5. doi:10.1186/s12985-022-01831-0
- 見[5],作者介紹屬於「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Center of Varicose Veins, Okamura Memorial Hospital, 293-1 Kakita Shimizu-cho, Sunto-gun, Shizuoka, 411-0904, Japan」
- 心臓血管外科(岡村記念醫院)
- Tucker Carlson: Biden's positive COVID test steps on vaccination message (Fox News Video),見影片第11分39秒至第13分20秒,另可參考影片逐字稿「The Lancet may be the most famous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world, released similar findings in February.」一句至「The piece also includes a chart showing negative vaccine efficacy for all ages after eight months for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 網站忽略數據限制,以英國官方數據作錯誤推論(事實查核實驗室)
- 網站曲解加拿大確診者數據,錯誤推論接種疫苗免疫力較弱(事實查核實驗室)
- Covid Vaccination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ays Japanese cardiovascular surgeon (The Exposé) 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
- 中共病毒疫苗接種是各種危重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GNews)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
- 《霍士》節目主持誤解數據,錯指《刺針》研究顯示長者打針半年後感染風險較高
- Nordström P, Ballin M, Nordström A. Risk of infection,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up to 9 months after a second dose of COVID-19 vaccine: a retrospective, tot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in Sweden. Lancet. 2022;399(10327):814-823. doi:10.1016/S0140-6736(22)00089-7
- 見[13]表2(Table 2)「Total study cohort (any vaccine)」部分,以「Fully adjusted*」的數字為準。
- 見[13]表2「BNT162b2 subcohort」、「mRNA-1273 subcohort」、「ChAdOx1 nCoV-19 subcohort」和「ChAdOx1 nCoV-19 and an mRNA vaccine subcohort」的部分,以及表3。
- 見[13]補充資料第3頁附表3(Supplemental Table 3),以「Fully adjusted*」的數字為準。
- 見[13]「Discussion」部分「Other than the observational design, the present study has some limitations to consider.」起首的一段。
- 見[13]圖表2(Figure 2)。
- 見[13]表2(Table 2)。
- 見[13]「Discussion」部分最後一段,相關句子為「In summary, our results suggest a substantial waning of vaccine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of any severity across all subgroups, but with variations related to vaccine types and schedules. By contrast, 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COVID-19 was better maintained for up to 9 months of follow-up, although some waning became evident after more than 4 months.」,文中SARS-CoV-2為引起COVID-19的病毒。
- 見[13]表2(Table 2)及表3(Table 3)。唯一推算疫苗有效率為負數是接種兩劑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後超過120天的組別(見[13]表2「ChAdOx1 nCoV-19 subcohort」部分),惟誤差範圍極大亦包含正數,不足以得出確實結論。
- COVID-19 Vaccination Increases Immunity, Contrary to Immune Suppression Claims (FactCheck.org),相關段落為「“The paper we have published [does] not show any of the claims” Carlson made, lead author Dr. Peter Nordström told us in an email, because the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findings that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re “presented in the summary of the paper,” he added.」。
- Fact Check-‘VAIDS’ is not a real vaccine-induced syndrome, experts say; no evidence COVID-19 vaccines cause immunodeficiency (Reuters)
- False claim that Covid-19 shots undermine immune system spreads online (AFP fact checking)